中美贸易争端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影响分析
7月6日,美国正式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中国随之对美国500亿商品征收25%的关税,第一轮中国对美征收关税的产品范围主要是农产品,包含棉花。
7月11日,美国宣布对来自中国的2000亿商品征收10%的关税,本次征税涉及6000多个税号的产品,征税清单长达205页,包含了纤维、纺织材料,帽子、玻纤织物等纺织相关的产品,服装、服饰、家纺、鞋类产品不在此目录中;该目录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产业用纺织品。
1、棉花对行业的影响
2017年我国消耗的棉花755万吨,进口棉花115万吨,其中50.53万吨来自于美国,占比达44%。在配额内关税将由1%增加至26%,每吨的进口成本增加3500元以上。棉花进口关税增长,对行业内纯棉水刺非织造布企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纯棉水刺非织造布的产能在7万吨以内。因此美棉进口关税上涨,短期内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影响不会很明显。
对美国棉花增加关税,企业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棉花,但是从供给看,其他国家的供给规模与美国相关还是小很多,难以安全满足中国的市场需求。
从美国棉花的出口市场看,越南已经取代中国成为美棉的最大市场,土耳其、印尼和印度从美国进口棉花的规模与中国相比没有数量级的差异。
2、第二轮关税的影响
根据中纺联国际贸易办公室初步整理,本次加征10%关税的产品按美方标准超过900个税号,覆盖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了HS50-60章的几乎所有产品。包括各种原料(棉、毛、丝、麻和化学纤维)的所有纱线、面料/织物,以及产业用纺织品和一部分纺织机械类产品,涉及的年对美出口金额约为40亿美元。
本轮2000亿关税,涉及到几乎所有的产业用纺织品,但是以下产品不在目录清单中:
2017年我国出口至美国的产业用纺织品为37.4亿美元,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5.4%,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是很高。
此次加征10%的关税,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对美出口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以非织造布为例,中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国非织造布的主要供应国,加征10%的关税后在成本及物流上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相比竞争力会下降,而且土耳其企业也加快了在美国市场的布局,这些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非织造布产业的增长;如果贸易争端持续,全球非织造布领域内的大型企业加大在美国的投资,将会逆转中国在美国市场的地位。比较乐观的是,医用敷料、非织造布制防护服和尿裤卫生巾等重要的非织造布制品不在此次名单中,减弱了对全产业链的影响。